News information
分類:行業資訊 發布時間:2023-09-26 訪問量:824
2022年是核藥市場融資、產品進展、商業合作空前活躍的一年,新入局者、新靶點、新核素的出現,讓核藥成為創新藥低迷市場中的一股暖流。
2023年,核藥仍是創新藥市場的弄潮,發展勢頭不減。遠大醫藥、恒瑞醫藥、先通醫藥、核欣醫藥等企業進一步拉動了核藥研發、融資“進度條”。
市場情況
據統計,目前美國獲批上市且未退市的核藥共有57種,其中49款為診斷用放射性藥物,6款為治療用放射性藥物,1款為診斷/治療用放射性藥物。國內目前有19款核藥獲批上市,12款為診斷用放射藥物,6款為治療用放射藥物,1款為診斷/治療用放射性藥物。
據統計,中國企業共有75條管線在研,海外已有6468條管線進入臨床。中國核藥領域,共有69家投資機構布局,一共完成了30筆融資,融資總額超過31.65億人民幣,其中2022年行業熱度攀升,全年融資近9億人民幣。
遠大醫藥、東誠藥業、中國同輻三家企業已經IPO,多家初創企業獲得明星機構大額投資。大型企業與初創企業都展現出了迅猛的發展勢頭。
國內布局企業
自諾華的Lutathera和Pluvicto順利上市后,激起了各方核藥研發的熱情。
我國企業也不例外,據統計,目前我國有70條以上的在研管線,下表為筆者整理的部分在研核藥,涉及中國同輻、東誠藥業、恒瑞醫藥,以及遠大醫藥等多家國內藥企。
國內核藥現狀
在國內,除了東誠藥業(002675.SZ)、中國同輻(01763.HK)兩大寡頭外,恒瑞開年至今四款核藥項目臨床獲批;云南白藥在2022年,已啟動核藥INR101創新藥項目,開發用于前列腺癌診斷的創新核藥;遠大醫藥(00512.HK)、先通醫藥,輻聯醫藥依托并購及商業合作加快進軍核藥市場;紐瑞特醫療、諾宇醫藥、藍納成等多家本土企業也在加速布局。
總 結
國家醫保部門從多個方面考慮到參保人員的利益,進而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和完善,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。
2020年-2025年,因新品上市以及患癌人數不斷增加,因此從市場規模也隨之上升。根據頭豹研究院整理,ADC藥物的市場規模預計在2024年有望達到74 億元,2030年預計市場規模達到292億元人民幣,2024-2030年復合增長率為25.71%。?
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最新公告顯示,2020年各類傳播途徑的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均呈現明顯下降,其中腸道傳染病發病率較2019年下降29.4%、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較2019年下降12.9%。因此,全球,包括中國在內的抗菌藥物的使用額呈下降趨勢。
隨著新藥的不斷研發和政策的完善,漸凍癥治療市場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