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information
分類:行業資訊 發布時間:2023-10-24 訪問量:771
什么是罕見病
罕見病,又稱“孤兒病”,但并非特指某種疾病,而是對發病率低的發生于各個系統疾病的統稱。
世界衛生組織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小于總人口0.65‰至1‰的疾病,美國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口小于20萬或患病人數占總人口比例小于1/1500的疾病,而歐盟則將其定義為患病率低于1/2000的疾病。
中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于2018年發布,當時中國還沒有明確的罕見病定義。直至2021年《中國罕見病定義研究報告2021》出臺后,國內才將罕見病明確定義為:新生兒發病率小于1/10000、患病率小于1/10000、患病人數小于14萬的疾病。
罕見病雖然發病率低,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,罕見病患者其實“并不罕見”,但病因復雜,臨床表現多樣,診療現狀尚不樂觀。
罕見病發病現狀
罕見病發病現狀
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見病有7000多種,并以每年250種至280種的速度遞增。
我國現有罕見病患者超過2000萬人,且每年新增患者超過20萬人。
罕見病特征
中國專家對罕見病的共識是成人患病率低于50萬分之一,新生兒中發病率低于萬分之一的疾病。罕見病之所以稱之為罕見病,除了發病率低外,還有以下特征:
目前已公布的罕見病超7000種,加在一起,平均每10萬人中有40人可能是罕見病患者。
遺傳因素
約80%的罕見病是由遺傳因素引起,呈家族聚集性患病。
兒童多發
約50%在兒童期發病,且致畸、致殘率高。
診斷困難
罕見病涉及血液、骨科、神經、腎臟、呼吸、皮膚等多個學科。調查表明有64.2%的罕見病患者被誤診過,30%以上的罕見病患者需要5位至10位醫生診治才能確診。
病情嚴重
罕見病大多伴隨終身,大約90%的罕見病會發展為危重病例,約30%的患者從確診到死亡不到5年。
治療困難
除了診斷困難,大約95%的罕見病沒有明確的、有效的治療方案,不到1%有藥可治,且罕見病藥物大多價格昂貴。
如何預防罕見病
孕前檢查
重視婚前和孕前健康檢查。在醫生的建議下做更詳細的檢查,比如孕前遺傳病攜帶者篩查。
產前檢查
按醫生的建議定期接受B超檢查。一些罕見病在孕期就有可能被發現,有助于醫生和孕婦盡快處理。
新生兒篩查
在胎兒出生后,要積極接受新生兒疾病篩查。發現相關疾病后盡快介入治療,盡量降低對生活的影響。
罕見病藥物研發現狀
美國、歐盟的罕見病藥物批準情況
在近5年時間里,FDA平均每年有49個新藥批準上市,其中孤兒藥有26個,占比約50%;EMA平均每年有54個新藥批準上市,其中孤兒藥19個,占比約35%。
從美國及歐盟孤兒藥批準情況可以看出,隨著疾病治療的日漸成熟,傳統新藥市場也日趨飽和狀態,很多制藥企業將研發重心轉移至更有市場空間的孤兒藥研發,,具體信息見表1。
中國罕見病藥物批準情況
經數據庫查詢發現,2018—2023年6月,中國批準上市的罕見病治療藥物共計44個,用于治療23種罕見病,具體信息見表2。
2018—2023年5月批準上市用于治療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罕見病治療的藥物共計45種,其中生物制品新藥最多,為18種(占40%);化藥新藥15種(占33.3%);化藥仿制藥12種(占26.7%)。
通過批準上市藥品信息可以看到,罕見病藥物研發主要有藥物引進、藥物仿制、自主研發3條路徑。
總 結
國家醫保部門從多個方面考慮到參保人員的利益,進而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和完善,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。
2020年-2025年,因新品上市以及患癌人數不斷增加,因此從市場規模也隨之上升。根據頭豹研究院整理,ADC藥物的市場規模預計在2024年有望達到74 億元,2030年預計市場規模達到292億元人民幣,2024-2030年復合增長率為25.71%。?
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最新公告顯示,2020年各類傳播途徑的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均呈現明顯下降,其中腸道傳染病發病率較2019年下降29.4%、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較2019年下降12.9%。因此,全球,包括中國在內的抗菌藥物的使用額呈下降趨勢。
隨著新藥的不斷研發和政策的完善,漸凍癥治療市場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。